1.護筒埋設好后,沖孔打樁機就位,使打樁機錘頭中心對準護筒中心,要求偏差不大于±20mm。開始應低錘密擊,錘高0.4~0.6,并及時加片石,砂礫和粘土泥漿護壁,使孔壁擠壓密實,直至孔深達護筒底以下3~4m后,才可加快速度,將錘提高至2~3.5m以上轉入正常沖擊。沖孔時應及時將孔內殘渣排出,每沖擊1~2m,應排渣一次,并定時補漿,直至設計深度。每沖擊1~2m檢查一次成孔的垂直度,如發生斜孔、塌孔或護筒周圍冒漿時,應停機。待采取相應措施后再進行施工。
2.在成孔施工中,通過沖擊高度、泥漿指標等參數的調節來控制沖擊成孔速度,防止孔斜、縮頸等現象的產生。同時利用孔內泥漿的壓力來平衡孔壁壓力和水壓力,起到護壁的作用。
3.場地上部有較大厚度的回填土,因此護筒埋的盡量深,并用高質量的泥漿護壁,根據地質報告顯示,熟料庫處土層多為粘土層,成孔時,可注入清水,以原土造漿護壁,排渣時泥漿密度控制在1.1~1.2t/m3;進入微風化灰巖持力層后,泥漿比重應控制在1.3~1.5t/ m3,以便于巖層碎片順利排出孔外,施工過程 中經常測定泥漿密度。
4.沖孔打樁機就位
樁機底座平整,鋼絲繩與樁架上吊滑輪在同一垂直線上,墊實、穩定。
5.沖進
5.1沖孔初時應使保持底等沖擊高度,使護筒刃腳處形成堅固的泥皮護壁,沖至護筒刃腳下1m以后,可按土質情況以正常速度沖擊,泥漿比重控制在1.4。
5.2操作時掌握卷揚鋼絲繩的松緊度,以減少鉆頭、泥漿泵晃動。
5.3在粘土層沖孔,中等沖擊高度,大泵量,泥漿比重控制在1.25。
5.4剛入巖時,降低沖擊高度,待巖石面沖平后,再恢復正常的沖擊高度。
5.5沖孔至持力層時,立即通知業主、監理、地質驗收。根據實打深度量出需使用的導管長度及節數,保證導管底至孔底距離為400~600mm之間。
5.6驗收合格后,進行第一次清孔。

